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蜀王要求回应天府,朱允炆也没想到,看来他这皇叔真的是一个小资知识分子,说是为了做学问,其实还不是为了享受。之前也没见他说要回,现在朱允炆给他安排任务了反而想要回应天府了。

这样一来蜀王在成都建的富丽堂皇的蜀王府不要了?要不改造一下建成旅游景点?人家刚走,就把王府充公不太好吧,还是先封存了以后再说吧。朱允炆这样想着。

事情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还有一件事就是跟岷王等人说说暹罗等国的攻略,那边的水稻可都是一年三熟,不纳入大明领土怎么行,还能打通去印度的路线。

“各位皇叔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陛下。”台王朱楹站了出来。123。“太祖高皇帝规定‘寸板不许下海’,并多次颁布旨意,禁止下海通番,陛下要违背太祖高皇帝的政策吗?”

居然忘了这一茬,朱允炆心里大喊,海禁政策早就有了,朱元璋还反反复复的规定不让出海。《大明律》记载:“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

朱允炆也犹豫了,虽然他不把朱元璋的禁令放在心上,但现在是真有同倭寇勾结的。

也不知道李景隆的水师练得怎么样了,才几十天能怎么样,估计连事务都还没交接好呢。看来得加快船只建造的进度了,得赶紧拿黑科技出来啊,朱允炆心里想。

“台王讲得不错,此事是朕疏忽了,台王和琼王尽管准备,过几天朕就让内阁解除海禁。”

“诸王还有何问题?”

“陛下,臣对买卖不熟悉,请陛下派助臣。”这次站出来的是齐王。

的确。豆芽孢子在历史上,齐王性格暴躁,飞扬跋扈,也没什么能力,最后还被朱棣除封了。让齐王负责与日本的交流的确是难为他了啊,而且不靠谱啊。还自己提出来了,倒是有自知之明。

可是让谁去呢?

杨士奇?现在在游学吧,不好解释怎么知道的他啊。不管了,先把他找来再说。

想到这里,朱允炆答道:“朕知道了,朕会派给你合适的人选的。”

“诸王还有什么问题?”

。。。。。

“那好,你们没有问题,朕问一个问题,安南暹罗等国对大明的态度怎么样?”

“......臣等不知。”

一群早就就藩的藩王的确可能对这种事不太清楚,谁会周围的小国呢?

“传鸿胪寺寺卿。”

很快,鸿胪寺卿钱卫到了大殿。行礼。

“钱爱卿,朕有一问题不解。安南暹罗等国对大明的态度怎么样?”…。

“回陛下,洪武二十七年杨靖初始安南,会后说‘政事皆为国相黎一元与其子澄所专’,大明才知道黎氏篡权一事,陈氏已成傀儡。其实在陈叔明时期,安南就多有不恭,太祖高皇帝以安南长期为历朝属国,颇受华夏文化影响,规定‘诏书无故不轻往,而彼得以自由’,并规定三年一朝,人数不可超过五人。”

“太祖高皇帝得知黎氏篡权一事后,曾与安南断绝朝贡关系并拒绝了黎氏的朝贡,并未发兵讨伐,洪武二十八年,因讨伐龙州叛贼赵宗寿,太祖高皇帝才接受安南进贡。此外,大明与安南还有边界纠纷一直没有解决,安南自陈叔明以来对有关大明的事务也多事敷衍了事太祖高皇帝以为安南乃‘生事之国’。”

“洪武三年。123。太祖高皇帝命暹罗遣使入贡,暹罗国王表现积极,此后大明与暹罗的关系良好,暹罗一年多次入贡,使团人员有时会多达几百人,这些有违制之处太祖高皇帝也没有追究,均接受了暹罗的朝贡。陛下登基暹罗还遣使来贺。”

钱卫说暹罗的时候面带笑容,朱允炆则是一阵心痛,一年多次入贡,还几百人,这得送出去多少金银财宝。啊!不行,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加倍还回来。

“其他的简单说,不用那么详细。”

“是。洪武年间。/

“行了行了,别说了,就说这几个就够了。难得你都记得这么清楚,下去吧。”

“是。臣告退。”

“诸位皇叔可了解了?依朕看来,这几个国家不管是不恭的安南,还是一年多次入贡的暹罗,全都是一丘之貉。你们以为暹罗每年来这么多次真是对大明的仰慕吗?还不是因为大明回赐的多。豆芽孢子他们给大明一两银子,大明给他们十两,甚至一百两。都是伪君子,反而安南是真小人,讨厌大明就是讨厌大明,我嫌你烦我就不理你。”

“不过安南真是令人讨厌,岷王粤王,其他国家先不管,先把安南给朕灭了,手段激烈点也没关系。但是不能动武,他们是不征之国。知道该怎么办吗?”

“臣等不知。”

岷王的军事素养还不错,以前经常带兵,但不让他用兵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粤王就是个药学家,连带兵都不会,桂王也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孙子早就告诉我们,攻心为上。现在安南黎氏专权,无论是陈顺宗陈颙还是朝中大臣肯定有对他不满的人,不敢反抗是因为他们力量不够。朕会派锦衣卫暗中联系他们,你们呢,则偷偷给他们武器,或者派使者暗中为他们练兵。只需一年,就可以将黎氏铲除,到时候,陈氏会不会对大明感恩戴德?”…。

“然后暗中探查大臣们对安南归入大明的看法,坚决反对的秘密铲除,那些墙头草则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让他们支持,对支持者则多给财宝赏赐,并许诺以后可以加官进爵。如此一来,陈顺宗不同意也得同意。等到事情成功后,陈氏就可以送到应天府来,以后都不用回去了。皇叔认为可行吗?”

粤王的冷汗都下来了,说话结结巴巴:“臣。。。臣。。。臣认为可行,天衣无缝。”

“哎。”朱允炆摆了摆手,“说天衣无缝就夸张了,此事还要从长计议,计划不如变化快。”

“以前没有过这样的事吗?”朱允炆也是纳闷,这里面每一条单独拿出来都被古人用过,还写入兵书,怎么就没人综合起来呢?

“回陛下,没有。”桂王答道,若是知道朱允炆的问题,桂王肯定回答:“历朝历代哪个皇帝对周边国家不是实行朝贡。123。那有像你这样直接将人家灭国的。”

“这不是朕想出来的,这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心里朱允炆则道,这也是某“灯塔国”常用的路数,对付小国家可好用,百试不爽。

“这种奸计皇帝是怎么想出来的。”诸王心里嘀咕,“以前那个文质彬彬的皇孙哪去了?”

“朕要说的已经差不多了,诸位皇叔可还有疑问?”朱允炆想了一下,的确是说的差不多了。

“陛下。”

“燕王,有事请讲。”

“臣前几日拜读了陛下给臣的《战争论》。/

“这都是朕闲来无事瞎想出来的,不值一提。”

“臣以为,自兵圣孙子和亚圣孙膑以来,再没有一部著作能从根本上揭示战争的本质。不知陛下准备怎样处置这本书。”

“燕王以为呢?”

“臣以为本书事关重大,不宜向外传播,只允许大明军官观看,并不准将其传出去。”

“燕王小气了,一本书而已,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就算有那么大的威力,四周有谁能威胁到大明吗,如今大明兵强马壮,能击退一切来犯之敌。”

“再者说,如今的战争并不全部与朕所描述的一样。蒙古冬季南下,是为了实现政治目标或者消灭大明吗?并不是。豆芽孢子他们只是为了粮食,为了生存而已。没有什么更高的目标。除非再出现成吉思汗一样的人物。”

“所以这本书尽管流传出去,能开阔人们的视野也是好的。朕的观点不一定对,说不定就有人能得出比朕更深刻的结论。”

“还有,朕明年开科举,准备将其列入考试范围,流传不广怎么行。”

“陛下英明,是臣思虑不周。请陛下恕罪。”

“行了,今天的会开的差不多了,朕最后再讲几句。首先,诸位皇叔完成自己该做的就行,太祖高皇帝对藩王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很明确,朕现在虽然赋予你们更多的权力,但不代表有些事你们就能做。对蒙元的战争准备不需要燕王来做,朕的参谋,也就是军师会负责制定进攻和防御计划。有需要的话,燕王等塞王能率领军队按照计划进攻就行。”

“至于其他诸王,朕也会让官府配合。诸王只需要完成朕吩咐过的,没有吩咐的一律由官府负责。”

“手伸得过长很危险,勿谓言之不预也。好了,散会。”


页面连接:http://www.sirekanyan.com/txt_0_hbbx/poxbidz.html

360小说网 海岸线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炫书网废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